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民族非遺研究社——2021年非遺文創(chuàng)設計大賽獲獎名單及作品展示

發(fā)布時間:2021-12-23      閱讀量:24648次     

  非遺文創(chuàng)設計大賽
  為推動非遺項目“活化”,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創(chuàng)新性傳承與發(fā)展,以社團特色為導向,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突出學生的專業(yè)設計能力和藝術風采,展示大學生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精神風采,非遺社舉辦了此次非遺文創(chuàng)設計大賽。
  圖片
  獲
  獎
  名
  單
  自活動開展以來,共收到52份稿件,其中創(chuàng)作形式有馬克杯、明信片、書簽、視頻介紹、手提袋、手賬本等形式,涉及到的非遺文化有臉譜、京劇、皮影戲、儺舞、燒陶技藝、布印染技藝、扎染藝術等等。經過學院老師、前任社團負責人以及現任負責人的評審打分,共有6個團隊或個人獲得了榮譽獎勵。其具體獲獎名單如下:
  獎項
  姓名
  稿件內容
  一等獎
  冷文欣、楊韻涵、王一伊、王開晴、范力文
  “紙”上談滇-紙雕中的云南十八怪
  二等獎
  張文、李梓印
  “和平號”艦船
  二等獎
  李芳霞、周嘉雨、楊韻涵
  滇韻流芳,晚粹臺榭——非遺滇劇文創(chuàng)
  三等獎
  李校越、金芳宇、趙蕾
  非遺面塑與電子產品周邊的結合
  三等獎
  洪鑫、鐘毓
  基于非遺彝族毛紡織及搟制技藝與云南野生菌的融合創(chuàng)新產品設計
  三等獎
  王琦
  陜西非遺
  恭喜以上6個團隊或個人獲獎,獎品和證書的領取將另行通知。同時感謝所有參賽的同學對非遺社活動的大力支持,每位同學的投稿均已統計記錄。
  圖片
  作
  品
  展
  示
  作品:“紙”上談滇-紙雕中的云南十八怪
  團隊:悠紙坊(成員:冷文欣、楊韻涵、王一伊、王開晴、范力文)
  圖片圖片
  圖片
  設計說明:
  本項目旨在選擇具有云南十八怪文化特征的紙雕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上網收集資料文獻和實地考察兩種方式進行研究,并對其進行分析,“粑粑叫餌塊、蠶豆數著賣、姑娘叫老太、火車沒有汽車快等。這些被冠以“云南十八怪”的說法集合了云南獨特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的奇聞異趣,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流傳廣、影響深遠。通過以云南十八怪為創(chuàng)意的紙雕設計,對云南十八怪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進行產品定位,并結合現代審美情趣以及"云南十八怪"的特色文化傳承,通過塑造紙雕形象的可視化、云南特色文化內涵可視化的產品設計,對云南十八怪進行文化創(chuàng)意衍生產品設計。我們以云南十八怪的特色民俗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紙雕文創(chuàng)產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性,濃縮了云南民俗文化的精髓。
  圖片
  作品:“和平號”艦船
  團隊:文燚小分隊(成員:張文、李梓?。?/span>
  圖片圖片圖片
  設計說明:
  整體造型為船,并加以少數民族元素,船身布滿彝族的畫作,圖騰。
  主題:民族文化。
  彝族是一個生活在大山里的民族,他們靠山吃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我們希望他們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夠走出“大山”,讓其民族文化得以傳播和弘揚,更好的融入真正的中華民族文化。讓其民族文化真正的成為世界民族文化。這條船的船身布滿了彝族的畫作,圖騰。意味著民族文化能夠走出“大山”,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帶著彝族文化身份標識,給予我們一份文化自信和尊嚴,這充滿著少數民族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圖片
  作品:滇韻流芳,晚粹臺榭——非遺滇劇文創(chuàng)
  團隊:滇劇——非遺手望文創(chuàng)工作室(成員:李芳霞、周嘉雨、楊韻涵)
  圖片
  設計說明:
  該文創(chuàng)設計主題是滇劇西施夢,主要為了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滇劇而進行創(chuàng)作,信紙和信封上加入了印章形式的“滇”字設計,表達滇劇的歷史悠久和沉淀。色彩上的使用都是偏灰調的淡雅色,表現滇劇的美和其歷史的悠久。信紙的形式采用的是豎式結構,充滿中國特色風格。
  圖片
  作品:非遺面塑與電子產品周邊的結合
  團隊:民族小創(chuàng)(成員:李校越、金芳宇、趙蕾)
  圖片
  作品說明:
  面塑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也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又稱:“捏面人”,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為原料制成熟面團后,用手和各種專用塑形工具,捏造成各種具體形態(tài)的手工技藝。面塑文創(chuàng)將面塑的技法以及其他與文創(chuàng)產品結合起來,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chuàng)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fā)和運用,而產出的高附加值產品。
  圖片
  作品:基于非遺彝族毛紡織及搟制技藝與云南野生菌的融合創(chuàng)新產品設計
  團隊:基于非遺彝族毛紡織及搟制技藝與云南野生菌的融合創(chuàng)新產品設計研究組(成員:洪鑫、鐘毓)
  圖片
  作品說明:
  非遺產品簡介:
  根據非遺項目“毛紡織及搟制技藝(彝族毛紡織及搟制技藝)”將毛氈和現代工藝結合,融入創(chuàng)新設計,推廣其非遺文化在文化創(chuàng)新上的應用和發(fā)展。彝族羊毛搟制及紡織技藝與彝族族源和悠久的歷史息息相關,可謂含有古老文化的象征意義,并且始終影響著彝族千百年服飾的演變及發(fā)展,這是十分珍貴優(yōu)秀的非遺工藝文化,而現在面臨著逐漸淡出社會,漸漸退出人們的視野和生活,為了弘揚這個優(yōu)秀的非遺文化,我們決定對此非遺項目,融入創(chuàng)新設計弘揚非遺文化,依據云南特有的野生菌文化作為設計內容推出創(chuàng)新設計產品,提高毛氈技術工藝的商業(yè)價值,宣傳云南野生菌文化的博大精深,做出關于毛氈云南野生菌的產品設計(周邊產品,手辦,盲盒)做出更豐富的毛氈技術工藝設計品,并且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一代人以他們所喜愛的周邊文化來關注非遺文化,讓非遺文化真正的走入更廣闊的舞臺。包裝設計:
  野生菌羊毛氈的盲盒系列是根據非遺文化和云南野生菌文化相融合的產品,其包裝設計采用了手繪的包裝風格,色彩整體采用高長調,更符合主要消費群體年輕人的色彩審美,用手繪風格更能體現手作羊毛氈的感覺。
  圖片
  作品:陜西非遺
  個人:王琦
  圖片
  作品說明:
  皮影戲,又稱“影戲”或“影子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陜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秦人氣息。尤以陜西華縣皮影最為有名,已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https://mp.weixin.qq.com/s/Zh3mY3A7ukfpqmOYj5StpA